中文繁體版寄語 代表中國、韓國、印度以及日本的設計師聚在一起,確認亞洲共用的深層記憶,暢敘設計的明天……本書是我與老朋友們就亞洲設計系列對話的文集,是用中文、韓文、日文、英文多種語言交流的記錄。現在它超越語言障礙,在眾多人士支援下終於付梓。 日文版的出版恰好是一年前(二○○五)五月。其後二○○六年一月由韓國出版市場營銷研究所出版了韓文版,韓國設計師鄭丙圭先生的設計端莊大方。 此次本書由我多年的朋友楊晶、李建華伉儷譯成中文。繁體字版今年(二○○六)六月由台灣網路與書(Net and Books)出版社出版。簡體字版將於今秋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。 本書除英語圈外,能以各自語言閱讀,這是我對參加對談的朋友最好的回報,備感欣喜。 台灣版問世得到網路與書出版社郝明義先生相助。他作為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理事長,對帶動台灣出版界傾注極大的熱情,同時對亞洲的書籍文化和書籍設計事業給予關注,在此謹向郝明義先生的大力支持深表謝忱。 我在本書的《後記》中寫到,「希望對談中出現的朋友以及下一代年輕人,互相提出新的問題,產生形式多樣的對話。願這種共鳴成為思考今後世界的一個契機。」在此報告一下過去一年裡曾經進行的幾個活動。 去年五月,印度書法家R.K.喬希先生應邀訪問台灣的大學,與我的朋友李賢文先生第一次見面,與台灣的書法家和藝術家之間建立了交流。喬希還順訪韓國,在安尚秀先生策劃的研討會上進行了講演。 十月,在韓國坡州出版城的「亞洲出版資訊文化中心」舉辦了【杉浦康平--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】展,歷時一個月。坡州出版文化財團理事長李起雄先生(在本書與鄭丙圭先生的對談中提及)和鄭丙圭先生付出艱辛的努力,舉辦了 「東亞•書籍的現在與未來」專題研討會,我與中國大陸的呂敬人先生、台灣的黃永松先生應邀出席,圍繞東亞的書籍設計進行了深入交流。 十一月,在上海舉辦的「中國最美的書」評選會(上海新聞出版局主辦),北京的呂敬人先生、台灣的王行恭先生和我,與上海以及德國的設計師一起參加了評審。上海的評審會上,多種具有魅力的送選圖書並列在一起,使中國出版界的活力和中國書籍的魅力撲面而來。在認真回顧中國獨特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出版形式的同時,大膽嘗試向現代設計與傳統的融合挑戰,這裡預示著書籍文化未來的新的可能性,令人欽佩。 今年二月,韓國的鄭丙圭先生和我應邀擔任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評委。遺憾的是我因身體欠佳,未能成行。 另外,今秋預定在北京和深圳舉辦「疾風迅雷--杉浦康平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」展,由呂敬人先生發起,並得到中國設計界、出版界人士的大力支持,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。 東亞地區圍繞書籍和書籍設計的各種交流,似乎正在形成旋渦。 願本書中文版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擁有廣大讀者,以進一步推動東亞出版人和設計師的文化交流,同時希冀本書成為今後思考亞洲書籍的出版、設計的指標之一。 杉浦康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