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早上,他是怎麼想的?命運的55個關鍵詞當算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


網路與書No13《命運》Destiny

From Rex
那天早上,他是怎麼想的?

人喜歡談命運,不外乎希望有個方法能預測一下接下來要發生的事,以便自己預先知道該採取什麼行動,趨吉避凶。
可是,就算真能預測得到會發生什麼事,就一定能知道該怎麼行動嗎?


《易經》的第二十八卦是「大過卦」。
這一卦的第六爻,是這樣說的:「上六:過涉滅頂,凶,無咎。象曰:過涉之凶,不可咎也。 」意思是:這件事做下去,等於是涉水而過卻遭到滅頂,一定會有殺身之禍,所以你要把這件事做下去的話,必凶。但是,有這麼凶惡的結果,卻不算你的過失(無咎),不可怪罪於你(不可咎)。


什麼樣的情況,會卜到這樣的卦?
卜到這一卦,看到了有這麼凶惡的結果展現在眼前,又看到一種「你去做吧,做了也沒有人怪罪你」的意思,你又會怎麼抉擇?怎麼行動?


我總是在想,明朝建文四年那一天早上,方孝孺是不是卜到了這一卦?


明朝,惠帝的叔父燕王,因為要取他姪子的天下,所以起兵打到南京,代之為帝,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。
惠帝的臣子方孝孺,因為不齒燕王的所為,堅不合作。等燕王找他,要他起草即位詔書的時候,乾脆以麻衣相見,最終並破口大罵。
方孝孺的學問太好,又素有剛直之名,因此當燕王出兵的時候,有人特別提醒燕王碰上方孝孺的?候,不要殺他,以免絕了天下讀書種子。儘管如此,方孝孺視死如歸的決心,還是激怒了燕王,結果不但他自己慘遭凌遲之刑,更株連十族,死了八百多人。方孝孺的故鄉寧海,屍橫遍地,村里為墟。其後,明成祖又下令焚毀方孝孺的著作,凡有人偷藏其文字,均坐死罪。
方孝孺可堪告慰自己的是,後人畢竟並沒有忘記他。到明朝末年,徐霞客乃在他的遊記中寫道:「二百年來,不問賢與不肖,皆知有先生,皆知有先生之文」。


如果方孝孺在上殿見燕王的那天早上給自己卜上一卦,會不會就是大過卦的第六爻?
過涉滅頂,凶,無咎。
同樣是明朝人,比徐霞客略早的來知德,在他註解的《易經》中,對這一段文字的註解則是:
處大過巳極之時。勇于必濟,有冒險過涉之象。然才弱不能以濟,故又有滅頂之象。過澤滅頂,必殺身矣。故占者必凶。然不避艱險,慷慨赴死,殺身成仁之事也。故其義無咎。
這段文字,是不是就講出了方孝孺當時的心情?


對於命運,中國文化一直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在闡釋。
一個方向,盡可能地為人的命運發展,提供一些趨吉避凶的分析與判斷。
另一個方向,不斷地以一些義理之辨,點撥一些吉凶得失之外的提醒。
這麼看,我們就知道,對於命運,重點不在於預測,不在於知道其可能的發展,而在於估算其各種可能之後,到底如何抉擇。
你到底要看到「過涉滅頂,凶」而就此打住腳步,還是只要把「無咎」收進眼底,繼續就自己畢生的信念與堅持而走下去呢?
不論你的估算有沒有借助天意,最後的決定,還是在你自己手裡。


我們不是方孝孺,今天也沒有什麼事的抉擇,會嚴重到要株連十族。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,我們對人生路程上的一步步轉折,也就不太容易體會到抉擇之緊要。
何況,今天可以對命運提供預測與解讀的系統,太多了;可以幫忙消災解厄的人物與方法也太多了(資訊時代的特色在這件事情上發揮得淋漓盡致)。一不小心,我們就寧可到處聆聽不同系統的建議,到處尋求的祝福與保祐,但就是沒有把最後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準備。


有關命運,這可不是小事。

那天早上,他是怎麼想的?命運的55個關鍵詞當算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